万里援疆家国情——记浙江省气象局援疆干部张先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援疆故事

万里援疆家国情——记浙江省气象局援疆干部张先良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气象报记者 李冬梅 通讯员 程泽毓

从杭州到阿克苏,一场4600公里的援疆接力赛,张先良跑了两个赛季,用时6年。

2014年9月,他从浙江省气象局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气象局;2017年8月,他再次出发,继续为期三年的援疆。先后担任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的张先良,更愿意将自己比作“桥梁”“纽带”和“使者”。

使命与坚守

作为使者,张先良的援疆热情持续挥洒在这片土地上。

援疆期间,张先良努力将气象援疆项目纳入浙江省各级政府援疆任务和资金支持范围,并推动浙江与阿克苏气象部门签署《援疆合作备忘录》,阿克苏地区及10个县(市)气象局与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建立“一帮一”关系,弥补了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气象服务指标研究”“沙尘暴机理与沙源地研究”等项目,是浙江省气象局每年支持阿克苏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从防沙治沙到发挥绿色效益,助力当地特色林果业发展,得到阿克苏地委、行署的一致肯定。

张先良还组织实施了阿克苏、库车、拜城、柯坪、阿瓦提等地区域自动站和预警业务平台建设等一批政府援疆建设项目,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其中“精细化数值预报平台”提供插值计算的多模式站点预报,丰富了预报分析产品,进一步提高了预报效率。

正是这些举措,将中国气象局倡导的“捆绑式发展”,以及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坚持的“将气象纳入政府援疆支援项目”等要求逐一落地。而擘画这些手笔,让张先良用了6年,他仍觉得时间不够,想做的事太多。

种子与未来

在张先良看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既要埋下人才培养的“种子”,又要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的“土壤”。

2019年,在他的努力下,阿克苏气象局与浙江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以科研合作为抓手,提高业务转型、科研及创新发展能力。先后邀请浙江农气、气候、通信网络、影视服务等方面专家开展技术援疆5批次20余人,选派阿克苏业务、管理骨干轮训交流6批次近60人,建立交流互访长效机制,为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其中,浙江省气象局信息中心援建的双偏振雷达显示系统,实现了多部双偏振雷达组网监测,填补了阿克苏地区东部雷达监测盲区;杭州市局援建的“天气罗盘”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助推阿克苏地区气象事业迈入新的上升期。

情义与家人

从西子湖畔,来到沙漠腹地,张先良渐渐爱上这片土地,以及这里淳朴和善良的人民,并与4户维吾尔族乡亲结对认亲,累计出资8000余元,帮助群众脱贫奔小康。

工作之余,张先良经常购买各类学习用品、营养品、衣服鞋子,来到驻村点亲戚家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他一笔一画教他们写字,手把手地教刷牙……用温暖的举动,成为“巴郎”(维吾尔语,意为孩子)的好爸爸。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他看到80岁的艾尼·达吾提卧床不起,了解到老人家境困难且患有高血压时,当即掏出数百元钱塞到老人手中,并要求驻村队员尽快为其办理慢性病救助申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人每月获得买药补助三百元,减轻了生活负担。

张先良还是兰干村群众的“亚克西卡德尔”(维吾尔语,意为好干部)。他和气象局驻兰干村干部一起,多次调研脱贫帮扶及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宣讲“三个白皮书”,激发群众爱国情怀。在“连心桥”加“致富路”帮助下,浙江、新疆两地气象人共同见证兰干村30户103人如期脱贫。

跑这场接力赛,张先良从未请过病事假,每年只在春节回家一次。然而,对于他的妻子来说,长达2190天的等待,却太过漫长和煎熬。

2016年8月,妻子身体严重不适,急需手术治疗,张先良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回到妻子身边。因为项目启动、下村扶贫等工作,张先良只能不断通过电话和视频联络。妻子在亲友的陪伴下做了手术,并劝慰他安心工作。

“欠她最多!”身在异乡的张先良泪水横流。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0年10月21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