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新疆首次在东天山采用大型无人机“向天借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乌鲁木齐晚报:新疆首次在东天山采用大型无人机“向天借水”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5日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8月4日18时23分,一架国产大型无人机从哈密机场起飞,直入云霄,在东天山区域首次播撒增雨催化剂“向天借水”。

这也是新疆首次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增水作业试验,旨在打造全空域、全时域、全地形的空地协同人工影响增水作业模式。

本次执行人工增水作业试验的是双尾蝎A无人机配置3台发动机,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当天,这架无人机在降水云系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穿云作业和抗大风能力试验,各项飞行指标及播撒器性能均满足要求。记者江斌伟摄

“此次大型无人机增雨作业通过雷达控制,在东天山区域上空云层中播撒碘化银,将空中云水转化为降雨,送来一场‘及时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张志刚说。

本次执行人工增水作业试验的是双尾蝎A无人机,配置3台发动机,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当天,这架无人机在降水云系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穿云作业和抗大风能力试验,各项飞行指标及播撒器性能均满足要求。

工作人员正在人工增水作业现场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按照计划,我们将在哈密东天山等重点区域开展为期45天的增水作业试验,检验无人机在高海拔区域的作业能力和增水作业效果。”哈密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童忠说。

张志刚说,大型无人机增水试验扩大了增水作业面积、提升了水作业能力,不仅开创了东天山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空地联动作业的新模式,也标志着新疆空地联动增水作业工作迈出新步伐,有望在提高云水转化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此举对于全面构筑东天山生态屏障,夯实全疆水安全、水保障和水支撑根基意义重大。

哈密市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干旱与高温成为常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疆人均的二分之一,是全国水资源最匮乏的地区之一。

去年,自治区提出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四维治水”理念后,首次将东天山列入全疆增水“大盘子”予以支持。今年,中国气象局将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列入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自治区气象局将开展以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专项,重点支持哈密市打造新疆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影响评估野外科学实验平台体系,并在哈密市开展大型无人机增水试验。

新疆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省份之一,目前作业规模居全国之首,有千余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和5个飞机作业基地。

张志刚说,后期,新疆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开展无人机增雨夜航和盲降等试验,着力构建人工增水新模式,努力提高人工“耕云播雨”作业效率。

阅读延伸

大型无人机有何“过人之处”?

新疆大型无人机增雨作业已在东天山区域完成首飞试验任务,它有何“过人之处”?当日下午,本报全媒体记者前往作业现场一探究竟。

满载情况下最大航程6500公里

在人工增水作业现场,这架大型无人机静静停靠在机场。

相对于一般无人机,本次执行人工增水作业试验的双尾蝎A无人机配置3台发动机,机身长10米,高3.1米,展开双翼达到20米。

工作人员正在人工增水作业现场忙碌。记者江斌伟摄

这架大型无人机拥有“超能力”,一次最大可挂载含碘化银烟条24根、烟弹200发等催化作业设备,多种机载探测设备以及高性能防除冰系统等,满载情况下最大航程6500公里、最大航时30小时,最大升限10000米,具备“全天候”、“中高空”、“长航时”和“模块化”等特点,使得无人机能够快速开展不同类型播撒装置和探测设备的优化组合,进而快速响应不同作业需求。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研究员常祎说,其长航时优势完全满足单次作业要求,甚至可以在空域条件限制时,事先起飞到达指定区域等候作业时机成熟。

采取“边探测、边播撒”方式继续开展试验

“该机型是首次在新疆开展人工增雨试验,我们初步计划要开展为期45天的试验,采用‘边探测、边播撒’的方式推进工作。”常祎说,无人机系统在夜间、大风等复杂天气下也能完成增雨任务,既可提高增雨效率,又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与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火箭、高炮、飞机等作业手段相比,无人机具备夜航、盲降能力,有着飞行高度高、适用范围大、使用限制少、作业时间长、应对复杂天气能力强等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全国多地已开展了多轮常态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和试验,作业和试验区域包括祁连山地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贵州西部、青藏高原,充分展现了人工影响作业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中的作用,突破了复杂气象、复杂地理条件等的限制,充分验证了无人机防除冰系统等关键技术。

后期,团队将对作业区域开展大气探测,监测空中云和降水粒子的特征及其变化情况。通过采取“边探测、边播撒”方式实施精准、高效的气象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气象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手段。

责任编辑:董潇涵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